A、 | 預警機制: | |
i. | 本校教學組於期中考週前會預先發函給各位老師,於期中考後將成績不佳的同學於e-course2系統中,進行學生的預警作業,再由教學組以通知告知系所及寄發給學生家長。若有兩科以上成績不佳,會整理出名單交給系辦通知導師,請導師於各類活動時多多與同學們聯繫、了解同學學習狀況。並由學校統一通知學生家長注意學生學習表現。 | |
ii. | 對於成績有二分之一不及格的同學名單,於每學期初加退選期間,由教學組整理出名單交給系辦通知導師加強關心並輔導其選課。 | |
B、 | 本系依據「本校導師制實施辦法」第四條規定,設立班導師以關懷導生之生活、課業,並提供諮詢服務,協助其解決困難。學習成效不佳之學生將由教務處教學組通知系所轉知該生班導師加強輔導。 |
本系置有課程委員會,目前的課程是經過歷年的課程委員會討論擬定,再經由系務會議討論定案。近年來的新生修業規定,依相關會議討論後進行局部調整,惟調整並不是在於科目調整,而是在於科目之間的整合及銜接。本次將主要科目分為四組:
A、工程數學課程。
B、電路學課程。
C、電子學課程。
D、軟體課程。
每組均分別召開小組會議,每一門課的教學大綱由一名老師負責主筆,大綱完成後,進行小組內討論,希望大綱由不同老師任教均可一致的課程內容,同時也注意課程內容的銜接,希望類似單元不要重覆教授,而重要單元不要被類似課程所忽略。 本系目前課程內容持續改善機制包括:
A、大學部事務委員會與課程委員會的運作。
B、每學期固定舉行之『全系導師生座談會』。
C、本系不定期舉辦的『願景共築』中的大學部課程討論座談。
D、學校每學期末的教學意見調查。
未來本系課程也將採分組改進的方式,各分組每學年將依據該年度大學部事務委員會與課程委員會遇到的相關問題,結合各個座談會中對課程的意見與建議,以及歸納教學意見調查表中的具體意見,提出課程修改建議。再由課程委員會整合各分組建議,做出課程修改建議,最後交由系務會議做出最後決議。
C、學生人數:*計算至113學年度第2學期止
學年度 |
大學生人數 |
研究生人數 |
畢業學生總人數 |
|||||
一般生 |
數位碩專班 |
博士 |
學士 |
碩士 |
數位碩專班 |
博士 |
||
99 |
174 |
132 |
41 |
11 |
35 |
60 |
9 |
0 |
100 |
182 |
131 |
44 |
15 |
40 |
60 |
6 |
1 |
101 |
183 |
135 |
28 |
11 |
40 |
53 |
10 |
3 |
102 |
187 |
120 |
19 |
8 |
43 |
53 |
7 |
0 |
103 |
185 |
104 |
41 |
7 |
43 |
43 |
7 |
1 |
104 |
186 |
112 |
38 |
8 |
46 |
50 |
3 |
0 |
105 |
183 |
119 |
18 |
18 |
43 |
38 |
5 |
0 |
106 |
178 |
113 |
1 |
7 |
42 |
60 |
0 |
3 |
107 |
176 |
110 |
3 |
4 |
41 |
46 |
3 |
0 |
108 |
167 |
119 |
-- |
3 |
43 |
42 |
-- |
1 |
109 |
180 |
113 |
-- |
5 |
37 |
61 |
-- |
1 |
110 |
188 |
113 |
-- |
4 |
43 |
44 |
-- |
0 |
111 |
192 |
113 |
-- |
4 |
39 |
43 |
-- |
0 |
112 |
195 |
134 |
-- |
3 |
51 |
74 |
-- |
0 |
113 |
190 |
170 |
-- |
3 |
? |
? |
-- |
0 |
總人數 |
2746 |
1838 |
233 |
111 |
586 |
727 |
50 |
10 |
D、 | 本系課程規劃: | |
i. | 三項基礎:數理、電學與通訊學、程式軟體 | |
ii. | 三個核心:電磁晶片、通訊網路、通訊系統 | |
E、 | 大學部畢業學分(113年入學者)128學分: | |
i. | 專業必修 53 學分。 | |
ii. | 專業選修 27 學分。 | |
iii. | 自由選修 20 學分。 | |
iv. | 通 識 28 學分。 | |
F、 | 教學特色: | |
i. | 整合通訊之軟、硬體。 | |
ii. | 從底層之通訊元件至上層之網路應用。 | |
iii. | 理論與實作並重,具前瞻性且與產業結合。 | |
iv. | 開設網路數位學習方式。 | |
v. | 每班編列1~3名助教。 |
電磁晶片領域: | 射頻-微波-毫米波晶片、微波立體積層電路、微波微機電元件、射頻收發系統、微型天線、智慧型天線陣列 |
通訊網路領域: | 高速網路、無線網路與感測網路、網路塑模與分析、分散式數位內容學習、多媒體通訊、網路安全、網際網路電話、即時嵌入式系統、格網應用。 |
通訊系統領域: | 展頻通訊、錯誤更正碼、個人及行動通訊、多用戶偵測技術、正交分頻多工技術、基頻收發機設計、多重輸入輸出系統。 |